(资料图)
农业农村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乡村产业培育壮大,农民增收渠道持续拓宽。预计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超过18.5万亿元、增长4%左右,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建设1.6万多个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发展,农产品网络零售额预计增长10%左右;农业园区建设提档升级,新建4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5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00个农业产业强镇,乡村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
乡村产业强起来,是从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前提。推动乡村产业兴旺发展,多次成为中央重要会议部署的重点工作。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在2022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围绕做好“土特产”文章,会议强调要“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
产业是乡村发展的根基,实现产业振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发展乡村产业,不仅有利于满足城乡居民多元化需求,促进农民在乡村充分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稳住农业基本盘,也是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多年来,我国乡村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但还存在规模小、布局散、链条短、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有待提升等问题。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应当依托各地多元的乡村资源禀赋,在突出优势特色、拓展产业链条、丰富产业体系等方面下功夫,增强产业对农民的收入贡献,真正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福建宁德是有名的“中国黄花鱼之乡”,全国80%的黄花鱼供应来自这里。近年来,当地售鱼公司在封包之前增加了一道简单的加工处理工序——开背,仅此一项创新加工就带来了销售量的翻倍增加。“开背”即把鱼从中间片开,但不切断,保证了鱼的完整,同时大大缩短了冰鲜鱼类化冻的时间。这项创新契合了都市的快节奏生活,受到电商平台消费者的青睐。2021年京东“11.11”,通过“开背”生产的三都港大黄鱼成为京东平台生鲜单品销量TOP5.可见,培育壮大乡村产业,应紧盯“农头工尾”,以农产品加工业为重点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推动种养业向前后端延伸、上下游拓展,由卖“原字号”农产品更多向卖制成品转变,推动产品增值、产业增效。下一步,还应在重点农产品生产大县和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推动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园区集中,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脐橙、苹果、腊肉、新米、榛蘑、柴鸡蛋……春节期间,各地特色农产品在电商平台销售得红红火火。实现乡村产业振兴,需要做好“土特产”这篇大文章。柞水黑木耳、大同黄花菜、柳州螺蛳粉……立足当地特色资源,各地正加快探索乡村产业发展。杂粮杂豆、蔬菜瓜果、茶叶蚕桑、花卉苗木、食用菌、中药材和特色养殖等产业不断提档升级,不少地方已把小品种做成带动农民增收的大产业。在广大农村,还有众多的特色产业、特色产品和传统技艺有待开发和挖掘,未来应在改造提升上下功夫,在创新发展上使力气,以现代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艺,提高特色食品和特色手工业的加工制作水平和生产效率,不断擦亮“土特产”金字招牌。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乡村不再是单一从事农业的地方,其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日益凸显。浙江余村、安徽西递村、广西大寨村、重庆荆竹村……这些小山村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田园山水、乡土文化吸引众多游客前去观光,乡村文旅产业快速发展,有力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从各地实践看,乡村旅游产业链长、带动辐射能力强,是优化乡村产业结构、促进乡村产业升级的有力抓手。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都拥有大量历史文化厚重、生态环境多样、自然风光优美的山野乡村,未来应在拓展农村经济、文化、生态等功能上下功夫,发挥乡村生产、生活、生态融合优势,“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民俗文化、休闲观光等产业。
在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的“田保姆”活跃在田间地头。所谓“田保姆”,即“土地托管”模式,农民把不愿耕种或无能力耕种的土地托管给社会化服务组织或种植大户,由其代为耕种管理。这些农业生产一线的“田保姆”有经验、有技术、有装备,通过集中采购农资,集成推广技术,提供农机耕种收服务,可以让农民种地变得更轻松。在生产社会化服务快速发展的同时,农村生活服务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这些均为乡村服务业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发展乡村服务业是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的重要途径,未来应抓紧乡村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适应农村生产生活新需求,加快培育发展乡村新型服务业。
兴一片产业,富一方百姓。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各地应尊重产业发展规律,用好乡土优势资源,拓展乡村多种功能,努力把“好资源”转化为“好产品”,把“好产品”转化为“好品牌”,持续增强乡村产业发展动力、活力和竞争力。
Copyright @ 2015-2022 大众晚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豫ICP备20014643号-14 联系邮箱: 905 14 41 07@qq.com